培創新沃土 育品牌之花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擁有知名品牌的多寡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也成為企業“走出去”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金鑰匙”。
浙江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自2007年啟動建設以來,各示范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及示范區企業掌握國內外市場信息、整體素質較高的優勢,孵化和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努力為自主品牌的成長發育創造條件,成為加速浙江制造業創新轉型,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沃土”。
精準發力,管控質量安全
“給點陽光就燦爛”。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草根創業熱潮涌動,全省制造業企業達25萬家,如果算上制造業的個體工商戶,總量達到104萬家。平均算下來,10余萬平方公里的浙江地域內,企業密度高達10家/平方公里。然而,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等問題,也一直是制約浙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素質性、結構性頑疾。
在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過程中,浙江檢驗檢疫部門緊緊抓住提高質量這個關鍵,積極探索示范區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和通關機制改革,通過機制創新,緊密結合產業特點,管控好質量安全風險。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在技術、標準、檢驗檢測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找準集聚產業存在的問題,精準發力,促進產業質量技術提升。示范區質量抽查,依托公共檢測平臺,政府出資,企業免費,抽查結果不向企業問責,也不對外發布,旨在促進區內企業產品質量控制。此舉得到了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的全力配合。
臺州市路橋區是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生產出口的集聚地,擁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2家,摩托車整車生產企業11家,零部件生產企業300余家。2008年9月,臺州檢驗檢疫局與路橋區政府合作開展出口機動車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并于今年1月通過國家級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驗收。示范區創建工作同時納入地方政府和檢驗檢疫考核體系,每年由路橋區政府牽頭,聯合檢驗檢疫部門,整合商務、工商、質監等部門技術、信息等資源,開展聯合稽查、產品質量抽查、零部件抽樣、企業分類現場評定、示范企業推薦等工作,形成健全的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通過示范區建設,我區出口機動車行業整體形象明顯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近年來示范區內未發生因質量問題而導致的國外通報、假冒認證證書等案例。”路橋區商務局局長陳荷蘭說。
溫州市鹿城區是溫州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制鞋企業和專業市場的聚集區之一。以中國鞋都產業園為中心的溫州市(鹿城)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于2010年,2011年成為省級示范區,2014年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考核驗收,獲得國家級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這張“金名片”。在建設示范區過程中,檢驗檢疫部門與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等形成合力,開展出口鞋類優秀原輔料供應商評定和常態化安全質量檢測,并以境外通報和出口退運質量追溯為著力點,把產品質量安全落到實處,推動了鞋類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示范區企業出口國家或地區達119個,2014年出口鞋類總貨值達8.99億美元,逆勢同比增長1.98%。
強化服務,推進品牌培育
“量都做到天花板了,可利潤卻還在地板上”。這是長期以來“浙江制造”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品牌缺失,導致眾多浙江出口企業只能處在全球產業鏈低端,辛辛苦苦“為她人作嫁衣”。
在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過程中,浙江檢驗檢疫部門立足產業發展,強化質量服務,在示范區內實現了政策、資金、技術等資源的集中配置和優化整合,為示范區公共檢測平臺、公共信息平臺、公共培訓平臺的建設,以及行業標準制定、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開發等提供了強大支撐力量,推動示范區企業迸發出創新求變的活力。
玉環縣出口閥門行業歷經3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系列化、專業化的產業鏈,產品遠銷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檢驗檢疫部門針對玉環出口閥門質量安全示范區內的重點企業,制定“一對一”培育方案,開展品牌扶持引導,并從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入手,推動企業檢驗檢測手段不斷完善。同時,通過艾迪西流體、華龍巨水、雙林等優秀企業的示范效應,以點帶面,全面提升閥門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閥門產業中高技術領域的開發能力。
同時,還積極完善共同服務平臺建設,一方面構建公共服務平臺,以檢驗檢疫和商務信息資源為主體,涵蓋國外技術貿易壁壘、國際市場波動情況、行業年度數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等,供出口閥門企業查詢和使用,提高企業對國外市場信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知曉率和掌握度;另一方面建設公共檢測平臺,探索建立浙江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臺州分院閥門實驗室,嘗試為閥門行業提供便捷、優質、實惠的質量檢測,以加強出口閥門行業的質量控制能力,提高產品質量。目前,玉環出口閥門質量安全示范區自主品牌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有1家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家企業獲得“浙江出口名牌”稱號,10家企業獲得“省著名商標”稱號。
溫州市(鹿城)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則建立品牌培育信息庫,分梯隊推進品牌培育。他們對列入品牌培育庫的180余家自主研發能力強、出口形勢好的企業進行梳理、開展服務,按優勢企業、市出口名牌、省出口名牌分梯隊逐級培育,以個性化的服務,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國際品牌。同時,鼓勵企業做好境外商標注冊、境外營銷、專利等項目培育,對基礎工作做得好的企業開展上門服務,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幫扶。
他們還積極組織示范區企業參加杜塞爾多夫國際鞋展、加答國際鞋展、廣交會等境內外專業展會,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增強國際競爭力。目前,示范區已擁有中國名牌企業2家、中國馳名商標23枚、中國真皮領先鞋王1家、中國真皮鞋王3家、國家級出口名牌3家。示范區企業共參與了8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康奈集團還相繼在法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越南等10多個國家開設了200多家專賣店,成為點燃中國皮革行業爭創世界品牌的“燎原之火”。
從貼牌走向創牌,從低端邁向高端,越來越多的“浙江制造”正揚帆出海,成為國際市場上耀眼的“中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