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以"楓橋筆"書寫民生滿意卷
近年來,楚雄州聚焦群眾需求,以“精準普法、特色普法、長效普法”為路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云南實踐,多措并舉“定分止爭”繪就基層善治新“楓”景。據了解,2024年,全州開展法律法規普法宣講、培訓2500余場次覆蓋超20萬人,解答法律咨詢10000余人次,發放各類法律宣傳資料30萬余份,受眾師生及群眾30萬余人,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矛盾糾紛16706件,調解16706件,調解率100%,社會治安持續向好。
楚雄市:構建大調解格局打造“幸福調解”品牌
“調解員不僅解決了問題,還修復了親情,我們全家都非常感激。”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魯某與子女的房產繼承糾紛讓一家人鬧得很不愉快,家庭關系幾乎破裂。楚雄市司法局了解情況后,及時組織人民調解員聯合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和律師團隊,通過“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僅用2天達成調解協議,成功化解這一家庭矛盾,事后,魯某一家來到楚雄市司法局表示感謝。
近年來,楚雄市司法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云南實踐,全力統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資源,構建大調解格局打造“幸福調解”品牌,2024年,全市各類調解組織共化解矛盾糾紛15219件,調解成功14254件,調解成功率93.65%,引導依法化解965件,為平安楚雄、法治楚雄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在特殊領域的問題中,我們聯合專業人員進行調解,達到了先預防,再調解,最后修復的工作目標。此外,我們還組建了一支由專業調解員、法律顧問、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組成的多元化調解隊伍。這支隊伍不僅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還熟悉當地民情,能夠更好地與群眾溝通,提供有針對性的調解服務。”楚雄市司法局工作人員畢金林介紹。
走進楚雄高新區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一臺“云嶺法務通”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引人注目。畢金林現場演示:“群眾只需語音提問,機器人即可智能生成法律意見書,還能視頻連線律師。2024年,楚雄市配置179臺智能終端,覆蓋市、鄉、村三級平臺,累計解答咨詢1188人次,出具法律意見書462份。
(楚雄高新區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演示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
姚安縣:用花燈普法 寓教于樂廣受好評
走進姚安縣春暉小區,姚安縣農民戲劇家協會的志愿者們正在進行小邑拉花《共創平安防詐騙》的演出,現場熱鬧非凡。
據了解,該協會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支由農民組成的社團組織,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放在首位,至今已經走過了43年的歷程,自開展“三個一”模式掛鉤扶持法治宣傳隊以來,協會擔負著普法宣傳劇目的創作、演出任務,成為姚安梅葛宣傳團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宣講的一張名片,也成為普法宣傳的主力軍。四年來,先后創作普法宣傳劇目164個,出版普法專輯4期,用鑼鼓詞《未成年人受保護》、小彝劇《家和萬事興》、小邑拉花《天價彩禮不應當》、花燈小戲《巧勸解》等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到全縣各鄉鎮村宣傳演出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
這種把“大道理”與“小切口”結合起來,把“普通話”與“地方話”結合起來,變抽象為具體,生動活潑、聽得懂、記得住的普法宣傳方式深受干部群眾喜愛,唱出了彝鄉普法強音。
“未來我們還將創作更多群眾聽得懂、喜歡看的普法劇目,繼續我們的普法演出。”該協會會長趙章才說。
(群眾在姚安縣社區法律明白人工作室進行法律咨詢)
牟定縣 : “金瑞瑞法律明白人工作室” 傳遞法律知識
作為牟定縣法律明白人,金瑞瑞2014年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她不遺余力地傳承和保護彝繡,促進其持續發展,帶領當地1000多名彝家繡女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錦繡之路。
“賺金山賺銀山,法律法規是靠山。”金瑞瑞表示,當選為法律明白人她很榮幸,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她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常常為身邊繡娘解答各種法律咨詢。2024年2月,她當選為“牟定縣彝繡協會法律明白人工作站站長”,并在公司設立了“金瑞瑞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應用法治護航非遺傳承,我們牟定縣彝繡協會掛牌成立楚雄州首家商標品牌指導站!”金瑞瑞表示,在以后生活及工作中,她將不負“法律明白人”使命,引導繡娘們堅持法治賦能,通過從生產端和市場端雙向發力,積極開辟省外市場,加速推進彝繡產業發展,使更多年輕人才依法從事彝繡開發和經營,帶動農村群眾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