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和商標數量翻倍增長、遺傳資源保護取得重大突破……在4月20日舉行的 2016年云南省“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介紹了“十二五”期間云南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間全省專利申請量達58868件
“十二五”期間,云南省累計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58868件和36638件,與“十一五”相比,分別增長了186%和19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21114件和7121件,分別增長183%和219%。發明專利有效量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為7608件和1.61件,與“十一五”末期相比,分別增長225%和210%,均實現倍增,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
此外,云南省還啟動了211戶企業參加的云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組織完成30戶企業參加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推行試點工作,其中3戶企業通過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7戶企業和單位的9項專利獲得中國優秀專利獎。
立案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6453件
“十二五”期間,云南省各級工商部門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共立案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6453件,案值8850.76萬元;在相關專項行動中立案查處其他案件11472件,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云南省工商部門在商標品牌培育工作方面也成效突出。“十二五”期間,全省有效注冊商標總量突破13萬件,重點發展云煙、云茶、云花、云糖、云菜、云膠、云絲、有色、旅游等“云系”產業集群的商標品牌,使商標品牌在促進傳統產業整合、優化提升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繳獲涉及侵權制假犯罪資金21億
“十二五”期間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共立案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5283起,破案4338起,抓獲涉案人員6464名,搗毀制販假冒偽劣窩點831個,打掉犯罪團伙338個,繳獲假冒偽劣侵權商品340多萬件,涉案金額21億多元(213408余萬元)。
針對制售假冒“云煙、云藥、云茶”等侵害地方民族品牌的突出問題,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充分利用“3.15”、“4.26”、“5.15”等宣傳日活動,通過舉辦新聞發布會、集中銷毀侵權假冒商品等形式,借助電視、報刊、手機短信、互聯網等,公開曝光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的典型案件,大力開展打假防假宣傳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力營造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的良好氛圍。
審結知識產權民事案件4195件
在“十二五”期間,云南法院切實發揮民事審判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的主導作用,各級人民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二審民事案件4195件,其中著作權案件1659件、商標權案件987件、專利權案件1295件、技術合同案件67件、發現權與發明權案件3件、植物新品種案件9件,其他類型案件175件,審結4311件(含舊存案件)。受理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13件,全部審結。受理一審知識產權刑事案件223件,審結219件。會上,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還頒布了2015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扎實推進軟件正版化、版權公共服務
“十二五”期間,云南省版權局先后組織了6次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宣傳培訓班,共對540余家單位,近1300人次進行了著作權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我省列入使用正版軟件的目標企業350家。在推進版權公共服務的工作中,全省共登記作品1268件,完成圖書引進合同的備案登記793件,嚴把引進圖書版權合同關,避免了圖書版權貿易中的糾紛。開展企業軟件正版化信息備案94份。
此外,“十二五”期間全省在農業、遺傳資源保護工作方面也取得新成效。(記者 高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