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丟失后的樂視體育:從高調激進到"埋頭做事"
798藝術園區,4月14日中午,陽光正好,草坪冒出了新芽。電通創意廣場18號樓前行人如織。這里是樂視體育新辦公樓的總部所在地。兩棟三層的平房,灰色的水泥墻和落地窗并未有過多裝飾。因為CEO雷振劍兼任樂視音樂董事長,樂視體育還與樂視音樂共用了一層辦公樓。樂視體育旗下所有賽事的直播、轉播等工作,也都在這里完成。
此前,這家明星互聯網公司正處于輿論的風暴眼。隨著亞足聯、中超等版權的丟失,“缺錢”和“違約”等字眼成為樂視體育被輿論轟炸的對象。而在“風暴”過去后,樂視體育的行事風格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還有英超等賽事版權
在辦公區里,樂視體育的工作氣氛并不緊張,甚至顯得十分放松。
在記者探訪過程中,一些員工在休息區打臺球、閑聊。更多的人則是坐在工位上,處理轉播工作等日常議程,愉快的說笑聲始終在辦公區回蕩。
“沒有聽說外界傳言的大規模人員流失。目前足球版權還有英超等賽事,部門也不是沒活兒可干。”一位樂視體育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仍有800多位員工。在去年底的那波裁員中,離職的人都得到了相應的工資和補貼,也沒有出現傳聞中的欠薪、違約等現象。
2015年,記者曾探訪位于六里屯的樂視體育總部,彼時其還處于“蒙眼狂奔”時代,員工一度突破1000多人,辦公室人滿為患,甚至在衛生間門外都有工位。此外,辦公電腦也不夠用,很多員工都是自帶筆記本,將一張辦公桌上擺得“五花八門”。
如今,換了“新家”的樂視體育,工位已不再擁擠,公司規模也有意進行了控制。一切看起來井然有序,日光燈把辦公區照得通透明亮。
“之前,整個樂視系的做法都是高舉高打。做融資的時候勢頭很猛,看起來不可阻擋。”一位樂視體育員工告訴記者,“但在出事的時候,人們就會把你以前說的話再翻出來放大,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實際上,樂視體育設計生態的理念先進,但或許有點太超前了,畢竟整個體育產業還不夠成熟。而整個樂視系的打法也是如此——“先設計一套先進的生態,然后拿未來的錢辦現在的事。如果事情辦成了,那還錢就是小意思。如果事沒辦成,那就繼續找錢。”公司一位員工表示。
雖然這半年來不斷受挫,但沒有人希望樂視體育真正垮掉。虎撲體育CEO程航曾表示:“最想祝福的就是樂視體育。”多位從事體育投融資工作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樂視體育如果真倒了,其他體育公司想在市場上融資絕對會更加困難。”
“如果龍頭公司都不行了,說明這種模式也走不通。一大半資本都失去了信心,以后誰還敢再往體育產業投錢呢?”一位業內人士不無惋惜地談道。“而且,樂視體育好歹是一個產業的先行者和拓荒者,不管是推動尊重版權,還是付費觀賽模式都做過貢獻,沒必要落井下石。”
從發布會不斷到“少說兩句”
高調、激進是樂視體育曾經的標簽。在過去的2016年,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樂視體育總共召開了超過20場“夠規模、上檔次”的新聞發布會,其中B輪融資盛會更是成為一場資本盛宴。在媒體報道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字眼則是“瘋狂”、“豪賭”、“狂奔”……
以27億元天價拿下中超版權,樂視體育喊出了“無樂視,不中超”的口號,然而不到一年,如今樂視TV里的中超欄目就已經下架。
此前,重重壓力下的劉建宏也有過炮轟“不應該有那么多電視臺免費播出中超,這是對中超商業價值最大的傷害”。然而,樂視終究未能留住這個重要版權。
“我覺得公司受到了媒體的過度關注。”在探訪過程中,一位樂視體育員工對記者表示,公司狀況好的時候,媒體就一個勁兒夸;而遭遇了一些挫折的時候,落井下石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就喜歡寫樂視體育的資金問題蹭流量。”
對于輿論壓力,樂視體育的感受是從上到下的,在記者多次嘗試聯系采訪樂視體育CEO雷振劍的過程中,雷振劍也坦然表態:現在更愿意埋頭做一點事情,少出來說兩句。等到時機真正合適后,會再出來跟大家聊一聊。
在雷振劍看來,“樂視體育沒問題,擠掉了一些泡沫,基本面也更健康了。”對于精細化運營,他也直言不諱:“未來所有的投入、所有的成本費用,都要花到刀刃上,都要花出更高的效果。”
“我們也許會成功,也許會死在成功的路上。”這句話,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發表過的一封公開信的結尾。作為“生態七子”之一,樂視體育的生死,或許在今后最關鍵的兩年里就將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