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條形碼當辨假神器
“在手機上用掃碼軟件掃商品的條形碼,卻顯示‘沒有找到相關產品’,我是買到假貨了嗎?”市民王小姐日前致電黨報熱線稱,她在網上購買了一箱進口紅酒,但收到貨后用手機掃描條形碼卻沒有任何信息顯示。當她向賣家投訴,認為自己買了假貨時,賣家卻強調紅酒肯定是正品,并提供了鑒別證書、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等證明。“現在我都糊涂了,掃描條形碼到底能不能辨別真偽呢?”王小姐表示很疑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王小姐一樣,購物時有掃碼習慣的市民不在少數。“現在買東西已經習慣先用手機掃一掃了,一方面可以比較價格,另一方面可以辨別真偽。”市民吳先生說。據了解,當下不少市民的手機上都裝有一個甚至多個能夠掃描條形碼的軟件,購置商品前先掃碼已經成為他們的下意識行為。“我不能確定掃碼是不是能夠辨別真假,但是一般商品在掃碼后能夠顯示出相關產地、價格等信息,可信度總歸會高一些。所以在購買商品時,我會優先考慮能通過掃碼顯示信息的商品。”市民劉小姐說。
為了驗證掃碼軟件的可信度,記者做了一個試驗,在正規超市購買了一瓶紅酒、一瓶沐浴露和一盒進口巧克力,分別用3種不同的掃碼軟件掃描,結果顯示,有一款掃碼軟件掃不出進口巧克力的相關信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能掃描出信息的商品就是正品,反之則是假貨,這種說法靠譜嗎?“條形碼能夠體現商品的產地、生產廠家、品種等內容,其主要作用是追溯商品的信息,并不能完全靠條形碼來確認真偽。”據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小鄭介紹,目前市民所用的掃碼軟件,大多是企業開發,并非官方數據,其本質是依賴其后臺所建立的軟件數據庫,如果數據庫里暫時沒有儲存相關產品的信息,那么在使用掃碼軟件掃商品時,即使是正品商品,也會出現掃不出任何信息的情況。同樣,如果生產假貨的不法商家盜取了正規商家的條形碼,那么消費者即使掃描到信息也有可能是假貨。
熱線提醒,在購物時,不能將條形碼掃描結果作為辨別商品真假的唯一參考,在發現商品的掃碼信息空白或查詢結果與實際標注不符時,最好向商家咨詢,加以驗證后再決定是否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