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4:消費領域值得關注的十大新聞事件
1.自3月15日起,新《消法》正式施行。
點評: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體現。對于新《消法》,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全國工商系統和消協組織積極貫徹落實,廣大消費者維權熱情更加高漲,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國家工商總局貫徹落實新《消法》,一批配套規章連續出臺。
點評:緊緊依托配套規章,各地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嚴格按照新《消法》要求,及時受理、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加強監管執法和查辦案件,嚴肅處理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經營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效能不斷提高。
3.國家工商總局就貫徹落實新《消法》“7日無理由退貨”等規定,大力加強網絡商品交易及網購商品質量監管。
點評:從7月約談國內知名電商,到11月針對“雙十一”當日網售商品質量進行專項抽檢和通報,國家工商總局針對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網購熱點,加大行政指導和行政執法力度。尤其是天貓、1號店、樂蜂網、蘇寧易購、亞馬遜等著名電商平臺促銷商品質量存在問題,抽檢結果發布后,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廣大網友反應熱烈。
4.尼康D600相機黑斑門事件。
點評:工商機關整體聯動,積極回應消費者訴求的做法值得點贊。D600自稱是高畫質、全畫幅的“影像藝術大師”,因生產商情急之下推出D610,而成為尼康單反產品史上生命周期最短的一個型號。如此專業的相機存在瑕疵,本來就應該“有愧”于消費者,而生產商在維修方面實行給美國用戶直接更換D610、只給中國用戶反復清洗維修的不同待遇,實在令人氣憤。
本刊認為,應從頂層設計入手,盡快建立一個類似于汽車行業的電子產品召回制度和快速集體訴訟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而不能僅依靠新“三包”規定,或者讓消費者走司法途徑起訴,承受過高的維權成本。
5.杭州廣琪霉面粉事件。
點評:工商機關反應迅速,效果明顯。但涉事企業未在第一時間對消費者的訴求作出積極回應,引起廣大消費者不滿。同時,事件給當地焙烤食品市場帶來較大負面影響,用了較長時間才逐步恢復。不止是涉事企業,所有經營者都應從中認真吸取教訓,在今后拿出真東西,讓消費者有理由提振消費信心。
6.上海福喜過期肉事件。
點評:針對所謂“過期食品”,涉事企業有一套“處理制度”,盡管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悖,但公司高層一直聽之任之,生產部和質檢部等部門監控渙散、乏力。這倒也提醒了消費者:就誠信而言,牌子大未必就直接等于對消費者負責。
7.福建工商干部陳瑞祥以個人名義訴小靈通不規范收費公益訴訟案件二審敗訴。
點評:作為一個消費者,能將消費群體的利益裝在心里,頂著種種壓力,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探索公益訴訟維權途徑,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8.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激烈競爭。
點評:似乎突然之間,雙方就進入了短兵相接的競爭白熱化狀態。從支持微信支付方式到減免乘客費用,從“永遠多1元”的補貼承諾到不斷增加減免額度,雙方所用手段可謂多樣,但請明白一點:消費者雖然想要實惠,但絕不是涉及不正當競爭的那類。
9.“雙十一”網購消費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標志著中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渠道從傳統模式向網絡模式加速轉變。
點評:571億元,天貓商城當天的網購交易額實在是高,阿里巴巴的美國上市情景更是驚艷全球。不過,話說回來,看看那些網民的大量吐槽,就知道,對網購這事兒,還是要一步步打好基礎,否則明年是否同樣給力可真不好說。
10.春運火車票購買在年初年末兩現高峰,搶票軟件大行其道,億萬消費者被“高峰擁擠”實屬無奈。
點評:年總得過,家必須回。中國消費者素有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2014年年初的1月24日,第一次春運購票高峰就導致12306網站癱瘓;年末的12月19日至21日,日均發售火車票最多達956.4萬張,12306網站的日訪問量峰值(PV值)達到297億次,每秒點擊量最多達24萬次,被譽為“世界最繁忙網站”。但愿經營者不醉心于這些驕人數據,真正把消費者裝在心里,讓消費者更有尊嚴,尤其是避免更多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才是長久之計。